这张震撼世界的照片生动且形象地诠释了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与价值。与一般自拍照不同,这五名印度孩子目光所对的并不是镜头,而是一只拖鞋。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面对这张照片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对于我们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来说,看到这张照片立马就可以判断孩子们是在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他们模仿现实生活中成人用手机自拍的情景,把鞋当手机,以物代物。这种对游戏材料的假想表明孩子们已经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处于表征思维水平,同时体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孩子这种“以物代物”的游戏:把纸条当作面条煮、把长方形积木拼在一起当手枪、把勺子当作牙刷等等。孩子们这些自主自发地游戏行为,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
我带的是小班,逐渐熟悉一日生活流程的孩子们,对每天喝水的杯子产生了浓厚兴趣。每次盥洗后分组取完杯子,孩子们总会拿着各自的水杯和同组的伙伴们进行一番游戏。起初,水杯之间碰撞发出“丁玲哐啷”的声响,我总会提醒孩子们将水杯放放好,等待老师来倒水。后来,水杯间碰撞的声音更大了,有小朋友把水杯当成“喇叭”说话,其他同伴争相模仿,还有孩子在用水杯垒高等等。我抱着管理班级、调整幼儿常规的想法,便收了几位带头“闹腾”的幼儿的水杯。看到孩子们委屈的小表情,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我的这一举动似乎阻拦了孩子们自由活动的积极性。在园的生活中,看似孩子们每天的活动很丰富,其中更多是在教师的指引下活动,孩子是有束缚的。在每日饮水环节的短时间里,孩子们互相之间拿着水杯游戏,正是在这种看似没有获得什么知识的游戏中,儿童的内在精神在静悄悄地生长。他们是放松且愉快的,而我,应在确保健康卫生的前提下减少干预。那之后,孩子们饮水前拿水杯游戏,我安静在一旁观察,有合作叠加杯子的、有将水杯当成“麦克风”唱歌的……孩子们玩法多样,乐在其中。当我们静下心仔细观察孩子就会发现,孩子的想象力无穷,在自由自主游戏中的他们,可以自由表达、自由体验,完全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孩子获取快乐的方式也真的很简单。这时有小朋友发现了我,立刻将手中把玩的水杯放回桌上,我笑着过去问他:“你是在和小水杯玩游戏吗?”他说:“是啊,我们在搭高楼哎,老师!”“真的很高呢!还不会倒,看来你们合作得不错,手真巧!”孩子们见我态度变化,便更加兴致勃勃地向我介绍起来。我看到孩子们玩得如此开心和投入,我不禁也参与其中。我变身“小茶壶”给孩子们倒水,“现在老师是小茶壶,你们的小手变成水杯,我准备来倒水啦!”孩子们兴奋极了,都嚷嚷着让我过来倒水。“水倒好啦!我们干杯!”孩子们和我来了个举杯仪式,“咕噜咕噜”喝完水后有小朋友说:“真好喝呀!”如此平常的喝水环节也能在孩子们的转化下变得有趣起来,作为老师的我们又怎么能剥夺?
由“水杯”引发的游戏事件背后,我获得思考,幼儿园一日生活儿童在许多方面的确不如成人,需向成人学习,但成人也有许多不如儿童的地方,需要向儿童学习。成人究竟应当向儿童学习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就是孟子所言的“赤子之心”:像孩子一样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想象,拥有一颗率真、赤诚之心。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更应如此。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我们常常说要将游戏融入幼儿生活,却也有忽视的时候。在做班级常规工作的同时,幼儿在生活点滴中自主地发现游戏、创造游戏,我们成人应给予鼓励,对孩子来说更好地是陪伴和参与,这一刻,我们也是快乐的孩子……
文/张嘉慧(融汇园)